400-681-5681
0394-7996088
新聞動態 News Information
用科學的方法
迎接仔豬的到來
養殖過程中,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是基礎,由于新生仔豬自身生理特點,抵抗力弱,對生長所需要的營養,環境要求高,所以對新生仔豬的飼養管理就顯得更加重要了,如何用科學的方式歡迎它們是提高出生仔豬成活率的關鍵。
母豬產前一周
母豬臨產前一周上產床時體表須清洗消毒,驅除體內外寄生蟲一次。準備各種接產用具,對產房、設備、工具等及時維修、調試和全面徹底消毒。當母豬陰道紅腫,頻頻排尿,兩側乳房有光澤、外漲,用手擠壓有乳汁排出后12~24小時分娩。分娩前用消毒液清洗母豬外陰和乳房。
仔豬出生時
當仔豬出生時迅速擦干仔豬口鼻和全身黏液,立即將臍帶血推向仔豬體內,在距離腹部3~5厘米處結扎并剪斷臍帶,用碘酒消毒;同時剪牙、斷尾后把仔豬放在保溫箱內。分娩過程中,若母豬有羊水排出、強烈努責后1小時仍無仔豬排出或產仔間隔超過1小時,即視為難產,應及時人工助產。
助產時
助產時,須剪平指甲,潤滑手臂并消毒,然后隨著子宮收縮節律慢慢伸入陰道內,掌心向上,五指并攏。抓住胎豬的兩后腿或下頜部,在子宮擴張時,開始向外拉仔豬,努責收縮時停下,動作要輕。拉出仔豬后及時幫助仔豬呼吸。助產后向陰道內注人抗生素,以防發生子宮炎、陰道炎。
難產的母豬
對難產的母豬,應在母豬卡上標注發生難產的原因,以便下一產次正確處理或作為淘汰鑒定的依據。待母豬生產結束,仔豬體表干燥后,幫助仔豬及時吃上初乳,固定乳頭。保證仔豬在出生后6小時內吃初乳3—4次,每次15—20毫升,總量為60—80毫升。仔豬吃初乳前,每個乳頭擠掉最初的1—2滴奶,以防被污染。
生產中
生產中仔豬哺食初乳應用較多的方法有分群攝入、仔豬定位、人工寄養三種。分群攝入是根據新生仔豬個體大小、活力強弱分類,輪流攝食初乳,減少強壯仔豬的爭搶壓力,讓弱小新生仔豬優先攝入初乳,個體較大的仔豬后攝入。
促進泌乳
為保證給予母豬乳腺足夠的刺激,促進泌乳,每次哺乳仔豬不少于8頭。仔豬乳頭定位是按仔豬初生重、活力大小與不同泌乳力的乳頭合理對接并固定,幫助仔豬找到適宜的乳頭,可有效解決仔豬初生重、活力不均與乳頭泌乳量不一致之間的矛盾,避免初生重大、活力強的仔豬搶到泌乳量好的乳頭,初生重小、活力弱的仔豬能吸吮泌乳量差的乳頭,導致弱小的仔豬更弱、發育更慢、體質更差、死亡率更高。
人工寄養
人工寄養是由于母豬奶水不足、同窩仔豬之間體重差異較大、新生仔豬的數量多于母豬有效乳頭數、母豬患病無乳等情況,將新生仔豬寄養給分娩時間接近、帶仔少的母豬。要求兩者的分娩時間應在3天內,被寄養的仔豬須先攝入自己母親初乳50毫升后再寄養,因為仔豬只有攝入自己母親的初乳才能建立有效的細胞免疫。
-END-
飼吉財
推進科學飼養
提高養殖水平